宋代春节习俗_宋代人如何过春节

开心日历

请输入关键词:

春节

宋代春节习俗_宋代人如何过春节

宋代春节习俗

宋代过年吃饺子,宋朝称饺子为“角子”,“角子”为饺子一词的词源。饺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物。古书记载,早在公元5世纪,已盛行吃饺子,文献说饺子“形如偃月,天下通食”。当时的饺子是连汤一块儿吃的,叫做“馄饨”,至今仍有此种吃法。

宋人过年都要饮屠苏酒,这种风俗在宋代很盛行。屠苏是一种草名,有这种草酿造的酒,称为屠苏酒。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,其配方为大黄、白术、桂枝、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。宋朝文学家苏辙的《除日》诗道:“年年最后饮屠苏,不觉年来七十余。”饮酒,总是从年长者饮起,过年饮屠苏酒正好相反,却是从最年少的饮起的。

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。除夕、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,宋代的除夕夜,爆竹之声通宵不绝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说:“是夜,禁中爆竹山呼,闻声于外。”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,传到了宫外。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。据载,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,有单响、双响、连响。其中,飞上天空才爆响的二踢脚爆竹,包含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本原理,令人惊叹。王安石《元日》说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爆竹可以算是过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了。

除夕之夜,人们要守岁,宋人席振起《守岁诗》写道:“相邀守岁阿咸家,蜡炬传红映碧纱。三十六岁都浪过,偏从此夜惜年华。”宋代农历正月初一,三更过后、五更来临之时,爆竹便响彻天空,便开始了拜天地、祭祖先、互相拜年的活动。同僚亲朋之间拜年互贺新春更是免不了的,有趣的是,在宋代,一些达官贵人因为亲戚朋友太多,时间不够,本人不能亲自前往,就让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往别人家,也算是拜年了,周辉《清波杂志》载:“宋元佑年间,新年贺节,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。”

古人过年大抵与今天的人相似,全家团聚,饮酒,吃饺子,放鞭炮,拜年。只是宋代年的内容更丰富,民间表演、放烟火、赏灯等许多娱乐活动,热闹非凡。

宋朝春节放假介绍

令人称奇的是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宋朝的新年假期竟然跟今天一样,也是放假七天。

据《宋史·职官志》记载,自宋太宗即位以后,到宋真宗退位以前,历年元日(春节)均给七天长假。除此之外, 每逢冬至与寒食,同样也是七天假期。至于中秋、重阳、端午、七夕等节日,最多只有三天假期,甚至缩减为一天假期。也就是说,宋朝每年长达七天的假日只有三个,即元日、冬至与寒食。

现在的老百姓喜欢将七天长假与五天假期称为“大黄金周”,将三天假期称为“小黄金周”。照此说法,宋朝人每年通常能享受到三个“大黄金周”,也就是“元日黄金周”“冬至黄金周”和“寒食黄金周”。

但七天长假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,正如现代政府对传统节假日的安排会有所变动一样,大宋朝廷也曾经调整新年假期。宋人庞元英在其著作《文昌杂录》中写道:

包拯为三司使,上言:每节假七日,废事颇多。请令后, 只给假五日,自此始也。

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,宋仁宗在位时,他当过三司使,相当于财政部长,主管全国的财政收支与盐铁专卖, 工作繁忙,总感觉时间不够用,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变成一年五百天,别人欢迎放假,他这样的大忙人却不欢迎, 所以他上书仁宗皇帝,将七天长假掐头去尾,缩短为五天假期。

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包拯那样勤于公事。七天假期改为五天以后,绝大多数官员都非常不满,一到过年的时候,他们不是提前请假,就是借故拖延上班时间,总要想方设法将假期延长几天。所以到了宋哲宗即位以后,新年假期又从五天恢复到了七天。

总的来说,在北宋一朝,除了宋太祖时期国家初创、制度未定以外,宋仁宗与宋神宗时期的新年假期都是五天,而宋太宗、宋真宗、宋英宗、宋哲宗与宋徽宗等时期都是放假七天。

古代春节送礼习俗

春节官员之间相互送礼,几乎成了古代官场的一种潜规则。而且这种送礼的潜规则,还不是你想送就能送得到的。在古代,下属给上司送礼打通关系,首先要打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关——看门的人。看门人虽然只是看门的,但其位置和意义却显得非常重要,你想想看门人不让你进门,你又如何能见到他的主子?

古代显赫人家的看门者到了春节这个时候,常常会因此赚得一大笔银子。“游观第内……鸣钟吹管……或连继日夜……客到门不得通,皆请谢门者,门者累千金。”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这段文字记载了看门人累千金的情景,想来真是令人羡慕和惊讶。由此可见,古代送礼之风早已盛行。

周晖的《金陵琐事》主要记载明万历38年(1610)以来的金陵掌故,上涉国朝典故、名人佳话,下及街谈巷议、民风琐闻。其中有一段文字详细记载了明朝万历时期送礼场面之浩荡。

据说周晖除夕前一天出外访客时,只见中城兵马司衙门前聚集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,每人手捧食盒,竟使道路堵塞。原来这些人都是来送礼的。送礼导致交通堵塞,这样的事情恐怕也是一种奇闻。

中城兵马司在明朝时期只是负责管理城区安全和卫生的官员,级别相当低,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城管类的职员。由此可见,这类小官员都有这么多人送礼,官大之人送礼的场面就更不用说了。

清朝康熙时期,朝廷为整顿春节铺张浪费和腐败的现象,曾订下一纸公约,明禁送礼之风。当时大大小小官员的各家门前都张贴了这样一张公约:“同朝僚友,夙夜在公,焉有余闲,应酬往返?自今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岁元旦为始,不贺岁,不祝寿,不拜客,有蒙赐顾者,概不接帖,不登门簿,亦不答拜。至于四方亲友,或谒进,或游学,或觅馆来京枉顾者,亦概不接帖,不登门簿,不敢答拜,统希原谅。”虽公约约束,但因为监督不足,送礼之风依然盛行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相关内容
猜你喜欢
黄历日历万年历
中国老黄历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