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

开心日历

请输入关键词:

元宵节

元宵节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

元宵节名称的来历

汉文帝定名元宵节

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,为了庆祝消灭诸吕、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。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,他当了皇帝,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,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,元宵就是元夜、元夕,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,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。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,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。

汉武帝提倡放灯

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,请一个道士来下神。天上太一神(泰一神、太乙神)回应说,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,愿在甘泉宫相会。不久武帝果然痊愈,心中大喜,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,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,通宵达旦,盛况空前。这在司马迁《史记》、唐代欧阳询《艺文类聚》卷四中都有记载。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,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。

关于元宵节的习俗

吃汤圆

元宵节传统食俗为吃元宵,意味团圆、吉祥,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,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。不管南方北方,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,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。“元宵”这种食品名称,出现于宋末元初,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。元宵又叫“圆宵”、“圆子”,南方常叫“汤圆”、“水圆”,宋人因见其煮熟后浮于水中,称之为“浮圆子”。南宋周必大《平国续稿》记云:“元宵煮浮圆子,前辈似未曾赋比……”《岁时杂记》曰:“煮糯为丸,糖为噪,谓之圆子。”其制法是以各色果饵和蜜糖为馅,用糯米粉团包裹起来搓成圆球,置水中煮熟而食。圆子与耍狮、舞龙的球一样是月亮的象征物,食圆子含有祭月、赏月的意味。同时,元宵圆子跟中秋之月饼一样,含有家人团圆的意味。周必大《元宵浮圆子》诗云:“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。今夕是何夕,团圆事事同。”1913年,袁世凯因元宵与“袁消”谐音。似于己不利,便下令改元宵为“汤圆”,沿用至今。元宵的品种和吃法。北宋下在烧沸的水中,配以白糖、蜜枣、桂花、桂圆等物。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“乳糖圆子”,。其后,元宵馅又有甜、咸之分。桂花、果仁、芝麻等制作;咸馅多为荤馅,单包肉或肉蔬合包。元宵大多以水煮食,但也有油炸食用的,《卢氏杂说》里的“油炸追子”其实就是一种油炸元宵。今天,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,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,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。

闹花灯

闹花灯是元宵节日庆典规模最大、喜庆气氛最浓的一种习俗。民谚云:“三十(指除夕日)的火,十五(指元宵)的灯。”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,故称闹元宵。其主要内容在灯,故又称灯节。

隋唐灯节极盛,一般从十三“上灯”开始,十四日为“试灯”,十五日为“正灯”,十八日为“落灯”。据唐人郑处晦《明皇杂录》载:“上在东都,遇正月望夜,移仗上阳宫,大陈灯影,设庭燎,自禁中至于殿庭,皆设蜡烛,连属不绝,时有方都匠毛顺巧思,结创缯彩为灯楼十二间,高一百五十尺,悬珠玉金银,微风一至,铿然成韵。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。”另据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载:“韩夫人(杨贵妃二姐)置百枝灯树,高八十尺,竖之高山,上元夜点之,百里皆见,光明夺月色也。”盛况可见一斑。

猜灯谜

唐朝灯会中还出现了杂耍技艺,宋代开始有灯谜,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。其中灯谜经过历代发展创造,妙意横生,生动活泼,饶有风趣,直到今天仍然十分盛行。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,让人一面赏灯,一面猜谜。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,如一个字,一句诗,一个物或一个名称。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,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,所以也称为“灯虎”(也叫文虎)。灯谜是我国独创的语言艺术,春秋时代就有将接近辽回且掩饰的句子做成“隐语”,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“谜”。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,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,深得武帝信任。南末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,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。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“射覆”的方法,称之为“射”灯谜。自此以后,每逢元宵节,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。

元宵节兔子灯的来历

南北朝时期,今日宁都县东山坝乡的大布村曾是虔州县(即宁都县的前身)的县城。千年的岁月在流逝 ,而古邑的遗风仍历历在目,大布民俗中一项叫“过灯”的古老仪式也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 来了。

“过灯”是大布村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,“过灯”是用彩纸扎成 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。在村庄、祠堂、各家各户巡游。“过灯”的民俗始 兴于唐朝,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,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。 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,其中寄寓的是人们祈求神灵保佑,期盼来年五谷丰登,人 畜兴旺的美好愿望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相关内容
猜你喜欢
黄历日历万年历
中国老黄历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