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节气的四大饮食习俗是什么

开心日历

请输入关键词:

大寒节气

大寒节气的四大饮食习俗是什么

饮食习俗

八宝饭

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,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,吃了后会周身发热,起到御寒、养胃、滋补的作用。而糯米制作的食品,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。糯米蒸熟,拌以糖、猪油、桂花,倒入装有红枣、薏米、莲子、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,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。味道甜美,是节日和待客佳品。

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,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,所谓“八宝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。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,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。如今宁波、嵊州、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。

年糕

吃“消寒糕”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。“消寒糕”是年糕的一种,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,有温散风寒、润肺健脾胃的功效,而且老百姓选择在“大寒”这天吃年糕,还有“年高”之意,带着吉祥如意、年年平安、步步高升的好彩头。

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,一家人分吃年糕,既带着吉祥味,也能驱散身上寒意,所以称为“消寒糕”。

鸡汤

到了寒冬季节,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。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,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,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,或单炖、或添加参须、枸杞、黑木耳等合炖,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。

炖汤不宜使用高压锅,因为营养物质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才能慢慢释放出来。使用高压锅尽管可以缩短煮熟肉的时间,却达不到煲汤的效果。因此,熬制鸡汤时应该选用砂锅,先开大火烧煮10分钟,后调小火慢炖。此外,在熬汤时,尽量不要揭锅盖,不然容易“跑气”影响鸡汤的滋味。

糯米饭

小寒、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。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,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。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,从年头到年尾“暖笠笠”,更是有吉祥之意。

糯米味甘,性温,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,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,也可以用糯米、大米、赤小豆、薏米、莲子、枸杞子、桂圆肉、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,然后加点白糖,适用于身体虚弱、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。

大寒民俗文化

(一)大寒迎年

大寒节气的时间,往往与岁末相重合。因此,只要大寒节气一到基本上就直奔春节了。紧跟着的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。虽然立春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况,一种是在年前立春,另外一种就是在年后立春,但一般情况下,大寒都被人们认为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,所以叫作大寒迎年。在这样喜庆的气氛中,人们已经开始为过年而奔波,赶年集、置办年货,书写春联,准备好各种祭祀用的供品,进行里里外外的大扫除等等。在农村和城市的一些家庭中,祭祀祖先是必不可少的仪式,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安康幸福。

(二)尾牙祭

传统习俗中,将汉族民间祭拜土地公公的仪式称之为“牙”。过去,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二日和十六日,做生意的人都必须准备好香枝与纸钱等祭品,用来祭拜地基主(土地最早的主人)以及土地公。而祭拜之后的菜肴则可以分给家人或员工等打牙祭,因此也将这个仪式叫作“做牙”;农历的二月初二日是头牙,腊月十六日则是尾牙。尾牙与头牙一样,都有春饼(南方叫润饼)吃。流传至今,“尾牙祭”大多都演变成了企事业单位到年终时都要组织举办的“年会”,全体员工在一起聚餐吃饭、总结展望、互祝相庆是重要的环节,很多时候还要开晚会、奖励先进、赠送奖品,犒劳员工们一年的辛勤付出。

(三)祭灶节

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。传说灶神是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间,监察每家每户人们平时善恶的神,会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,以便于让玉皇大帝进行赏罚。因此民间在送灶时,人们往往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好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,其中清水、料豆、秣草是为灶王飞升到天庭时坐骑的备料。在祭灶时,人们还要把糖融化,以便于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,这样,灶王爷就不会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坏话了。在灶神像两侧的对联上也常常写着“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”及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之类的好话。另外,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,也就是除夕夜,灶王爷还会与诸神一起来到人间过年,于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日还得有“接灶”“接神”的仪式。所以民间俗语有“二十三日去,初一五更来”的说法。在年前的集市上,有很多卖年画的小摊,都有灶王爷的画像,以便于在“接灶”仪式中进行张贴。

(四)芝麻秸

过去人们在大寒时节到来时都要购买芝麻秸,民间俗语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,寓意来年顺风顺水。在除夕夜,人们会将芝麻秸洒在道路两旁的空地上,供孩童们玩耍踩碎,谐音“踩岁”,同时以“碎”与“岁”的谐音寓意“岁岁平安”,以讨得新年好口彩,求得全家安康。这些活动也让大寒节驱凶迎祥的节日气氛愈发的浓厚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相关内容
猜你喜欢
黄历日历万年历
中国老黄历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