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
古代没有春晚,他们除夕夜一整晚不睡
过了腊八就是年,对中国人来说,除夕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,除夕春晚则是段子手们的集体期末考试。前几天,微博红人papi酱就率先预测(吐槽)了二零一鸡年春节网络流行语联欢晚会。暗戳戳讽刺了每年春晚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。
今年春晚可能会出现的流行语有:“真是笑死宝宝了”、“感觉身体被掏空”、“蓝瘦,香菇...”、“明明可以靠脸吃饭,偏要靠才华”、“洪荒之力”......
不管怎样,春节带来的仪式感自古以来是很受人们重视的,比如古人想清醒着感受两年的交替,于是产生了通宵跨年的习俗。然而古代没有电,没有春晚,这样大晚上的整宿得不睡觉,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呢?他们如何守岁,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呢?
古人怎么过除夕?
1、吃年夜饭
除夕当天,跳傩舞、贴春联、封井、放炮竹、吃年夜饭,守岁。
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,根据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的记载,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。反正长夜漫漫,那就从掌灯时分入席,慢慢吃慢慢吃,有的人家可是会一直吃到深夜。
年夜饭,要慢慢吃
2、闲聊唠嗑
除夕之夜,吃过年夜饭,点起蜡烛或油灯,围坐炉旁闲聊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,古人坐一块一般会唠些什么?不好说。不过据有限可考历史,小编勉强分为两类:
比较正式的叫“讲古”,由长辈给晚辈讲些老故事、老规矩,以及各类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。正所谓“老人不讲古,后生会失谱”。
据说除夕之夜,青年孔子与儿子孔鲤、女儿、妻子亓官氏阖家燃灯守岁,孔子为儿子、女儿讲历史故事,那场面甚是温馨。
孔子和家人守岁
不怎么正式的就叫“扯淡”了,大家围着火炉说说故事,聊聊八卦。什么谁家那个怕老婆的,傻媳妇的,恶婆婆的...大家听的津津有味,毕竟民生八卦的收视率普遍偏高;
或者讲讲志怪鬼神故事,主人公往往有名有姓,有鼻子有眼的,听起来真实的吓人,这样子凑一凑就是一本聊斋。故事的主人公估计很无奈,说你生过猴子你就生过猴子,再怎么解释别人也将信将疑…
大家围坐一快唠唠嗑
3、饮酒吟诗
文艺小青年的除夕夜就是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”小火炉暖意融融,推杯换盏,守着天色渐明。三两杯杜康下肚,诗兴大发。
有人除夕夜只是发呆看梅花:
柴米油盐酱醋茶,般般都在别人家。
岁暮清淡无一事,竹堂寺里看梅花。
---唐伯虎《除夕口占》
还有人过年过节仍在家苦读,和现代考生一样深深的无奈:
人家除夕正忙时,我自挑灯拣旧诗。
莫笑书生太迂阔,一年功夫是文词。
---文征明《除夕》
他们的这些诗句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。或许守岁本是一件普通的事,守岁也有千万种姿势,但是这些文人墨客却都深深地烙印了一份诗意在其中。
喝喝酒,写写诗
4、文艺汇演
以上都是普通平民百姓,宫廷里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。在宫廷,除夕夜热闹非凡,通宵达旦的大筵要持续10多个小时,重臣、亲属均需陪伴皇帝“入阁守岁”。嗯,我不睡,你们也别想睡...
节目内容则是文艺汇演,除了载歌载舞,还有语言类的滑稽节目,相扑、角抵等竞技节目,还有各种杂技魔术。
春秋战国时期,就出现了类似今天相声表演的“俳优”。所以那时的达官贵人就听听相声看看歌舞,迎接新年。
达官贵人的歌舞表演
正如宋人袁文在《瓮牖闲评》一书中所说的那样:“守岁之事,虽近儿戏,然父子团圆把酒,笑歌相与,竟夕不眠,正人家所乐为也”。
不论以什么方式过春节,重要的只是一家团团圆圆。你想不想回到古代,家人围炉团坐、小儿嬉戏、通夕不眠,过一个没有手机、电脑的新年?
除夕夜有什么好吃的菜介绍几个吧
酸奶水果沙拉
用料:西柚、火龙果、芒果、鲜虾、酸奶。
调味料:苹果醋、盐。
做法:
虾的处理
1、鲜虾洗净,去头,从尾部数起第三个关节处去挑去泥肠。
2、锅内做水,水开后放入虾,等再开时关火焖十分钟取出,浸冰水。
3、然后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后,放入密封容器,加入苹果醋和少量的盐,放入冰箱冷藏待用
自制沙拉酱
1、将西柚肉挖出,用果汗机打成泥后,与同等份量的酸奶混合均匀即成。
其它
1、火龙果,芒果均切成小块,密封放入冰箱。
2、挖去果肉的西柚处理成小碗状。
最后
临吃时,取出所有加工好的原料,将火龙果,芒果放入西柚盅,倒入自制沙拉酱,点缀上鲜虾即成!
辣炒鱿鱼圈
材料:鲜鱿鱼、胡萝卜、木耳、香菇、葱姜蒜。
调味料:韩式辣酱、海鲜酱、盐、鸡精。
做法:
1、鱿鱼去内脏、去墨囊、去皮洗净,横切成圈状。
2、胡萝卜切细薄片,木耳、香菇温水泡发后切宽条,葱切段,姜蒜切片。
3、坐水,将胡萝卜、木耳、香菇焯水取出备用。
4、再将鱿鱼用开水迅速过水后捞出。
5、锅内坐油,下姜蒜片爆香后,放入韩式辣酱炒香后倒入焯过水的全部食材,迅速翻炒并加入海鲜酱,少许盐(一定要少放或不放,因为两种酱已是有咸味的了)、鸡精,再加入葱段炒均起锅即可。